中医“黄埔军校”打造王牌门诊部

2022-08-29


8月24日,中国中医科学中医门诊部举办名医传承工作室 揭牌仪式,8个名医传承工作室落户中医门诊部


1.png



郁葱葱,仓廪小道。

转过热闹的北京二环东直门枢纽,沿着仓夹道一路向前,古色古香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掩映在浓茂绿荫中,听蝉鸣,闻药香,路人走在这里,仿佛能瞬间摆脱人世的嘈杂,只任大医精诚的文化韵味静静氤氲蔓延心间。

这里虽小,中医的文化却博大精深。

这里虽偏,却挡不住患者心之所向,跨越北京,全国,乃至世界。


这是一次全新出发


2.png

宋坪主任对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会上,随着一块块红绸缓缓落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传承计划专家曹洪欣、 史欣德、王守东团队,岐黄学者马堃团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 导老师韩学杰、宋军、魏亚川、谢雁鸣团队,共计8家名医工作室宣告落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

“这是中医门诊部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医门诊部主任宋坪难掩心中激动。

“这8位老师都是中医学术造诣高深、 临床诊疗疗效显著、医德医风高尚的中医先学。”宋坪说,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 验都是宝贵的中医药财富,“我们的责任就是搭建好平台,将这些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 “黄埔军校”,大量名医资源的汇聚,让直属医疗机构的门诊部“近水楼台先得月”。


3.png

马堃处长发表讲话


坐堂的专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门诊部的名气早就“蜚声”海内外,这里不仅接待过俄罗斯、马来西亚总理等国家的领导人,还是很多患者看病的重要“站点”。

“拉着箱子看病的患者经常可以从门口排到对面的街上。”附近的居民说,很多患者,往往刚下火车,便飞奔而来,哪怕是心理有郁结,在这里和大师交流一下,也会舒缓不少。这里有中医药文化的“能量场”,熏陶着慕名前来的人。


4.png

韩玉副处长发表讲话


近年来,由于疫情等原因,门诊部发展也不可避免受到一些冲击,如今,中医门诊部将8位大师工作室引进,就是宣告“重整行装再出发”。

“通过名医工作室的建设,我们把专家的心留在这里,优秀的人才留在这里,过硬的能力留在这里。通过不断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中医人才,为服务更多百姓和人类健康作贡献。”曹洪欣说。


5.png

曹洪欣教授代表8位名中医发表讲话


这是一个全新平台


“我将以传承工作室签约授牌仪式为契机,将‘诚心、精心、细心、耐心’的学习态度,‘勤学、勤问、勤看、勤听’的学习方法,‘成长、成熟、成才、成功’的学习目的牢记于心,将中医精髓传承下去……”会上,岐黄学者马堃的弟子高山凤激动地发言表示。


6.png

高山凤主任医师作为传承人代表发言


传承是中医学术经验延续发展的重要形式。

还记得,30多年前,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的韩学杰只身一人“闯荡”北京。“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悟妙道”她牢记中医大家王永炎院士的 12 字“箴言”,这其中,她认为,更重要的就是“跟名师”。

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沈绍功教授学术经验继 承人,韩学杰跟着老师,孜孜不倦,在那个还没有手机等新媒体的年代,她就自费买胶卷录像,把老师讲课、出诊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不仅形成流传于后世的宝贵经验,也照耀出她光辉灿烂的明天。


7.png

8位名中医纷纷表示会倾囊相授,培养中医后继人才


传承工作室的成立,为一批批青年中医学子“跟名师”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好平台。


8.png

曹洪欣、史欣德、王守东名医传承计划工作室揭牌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传承工作室的建立,让我和老师能有时间更近距离接触,不仅传承老师的学术经验、临床诊疗技能,还可以学习到老师的眼界、胸襟和气度,老师的待人以诚和大医精诚。”现场的学生们感慨谈到。


9.png

马堃岐黄学者工作室揭牌


实践证明,为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 展,人才始终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

“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学术经验、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并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中医药高层次 人才,构建骨干人才、优秀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领军人才有机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是我们每一位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马堃说道。


10.png

宋军、韩学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揭牌


11.png

谢雁鸣、魏雅川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揭牌


这是一种全新体验


12.png

曹洪欣主任医师及其传承人们义诊现场


“回家”是8位落户中医门诊部专家共同感受。

王守东还记得,那是1983年,青涩的他怀揣梦想,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大门,39年来,寒来暑往,日日夜夜奋斗的点点滴滴,都积淀成一个全新的自己。


13.png

史欣德主任医师及其传承人们义诊现场


“刚开始住骨研所旁边的大通铺,后来还在小白房住过4年……”王守东回忆道自己曾经住的宿舍,这么多年过去,即使他后来漂洋过海,前往美国,待学成归来时,他仍迫不及待地回到中医科学院,“这里始终有家的感觉,今天我回家了。”


14.png

马堃主任医师及其传承人们义诊现场


同王守东一样,在中医门诊部的十几年春秋,也记录了宋军、谢雁鸣等人的人生。“感谢”是大家最常说的话,“说实在的,感谢你们搭建这个平台,让我这么大年龄还能在这里发挥余热。”魏雅川说。

几度春秋,中医门诊部,就这样默默见证着一个个有志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给他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让他们把从中医科学院最新科研成果和治疗方法运用开来,通过开展内、外、妇、儿、针灸、骨伤、皮肤、肿瘤等各科疑难杂症以及老年病,慢性病的诊疗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15.png

宋军主任医师及其传承人们义诊现场


“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把门诊当家,我们要把门诊建设好,就是把这个家的声望建设好。”曹洪欣说。

作为这个家的“大家长”,宋坪对中医门诊部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16.png

王守东主任医师及其传承人们义诊现场


“这里的每位大家都有独特宝贵的经验和案例。”宋坪说,我们也将努力把它们整理发布,让传承人更知道学什么,让百姓生病更知道去找谁看,以中医科学院雄厚的人才队伍实力打造中医“王牌”门诊部。


17.png

魏雅川主任医师及其传承人们义诊现场


18.png

谢雁鸣主任医师及其传承人们(黎元元传承人)义诊现场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记者:李娜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 京ICP备170594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