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东治疗咳嗽医案二则

2022-08-09


全国名中医李灿东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精于中医内科诊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下面介绍李灿东治疗咳嗽验案2则,以资同道借鉴、参考。

外感风热

堂某,男,12岁,2015年11月24日初诊。咳嗽3天,加重1天。3天前因中午放学后于学校操场打球,产生咳嗽、鼻塞、流涕,自服“三九感冒灵颗粒”而不能缓解。刻下:咳嗽,痰白、黏,鼻塞流涕,微恶风寒,舌淡红、苔薄,脉浮滑数。


诊断:风热咳嗽。


治则:辛凉解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药用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桔梗、苦杏仁、紫菀、款冬花各10g,连翘、薄荷各6g,甘草3g,芦根15g。3服,水煎服。


经电话随访,家长告知,服药当天诸症显著缓解,3服药后,诸恙若失,人复如旧。


按此乃外感风热、肺失宣降所致的咳嗽。治宜辛凉解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李灿东投以桑菊饮,甚为切证。风热外袭,卫外不固,故见“微恶风寒”;风热犯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咳痰、鼻塞、流涕”;风热犯肺,煎熬津液,故见“痰黏”;“脉浮滑数”为外感风热,痰热内蕴之脉。“浮数脉”为外感风热的脉象,而外感风热,煎津成痰,痰热内蕴,故兼见“滑”脉;由于表证初起,尚未入里,故见“痰白,舌淡红苔薄”。此证在叶氏的“卫气营血”辨证当中属于“卫分病”,在吴氏的“三焦辨证”当中属“上焦病”。在“卫分病”的治法当遵于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的原则,用“汗”法、“解表”法;在“上焦病”的用药当从于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特点,以轻清升浮的药为主。桑菊饮出自于《温病条辨》,具有辛凉解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的作用,因其组方当中药量较轻,且药性多轻清升浮,故吴鞠通称其为“辛凉轻剂”。李灿东选用桑菊饮化裁。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疏散,以解外邪;桔梗、苦杏仁用量相等,一宣一降,复肺气之宣降以止咳嗽;紫菀、款冬花降气化痰,以助止咳之力;而小儿乃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且外感风热,容易伤津耗液。故李灿东重用芦根,以清肺热、保津液;甘草调和诸药。如此表邪祛,宣降复,痰热清,咳嗽除。辨证无误,方证相对,故效如桴鼓。

外感风寒

黄某,女,77岁,2015年1月6日初诊。咳嗽5天,加重2天。患者平素畏寒、肢冷,痰多。5天前因清晨外出,回家后开始出现咳嗽、恶寒。起初不以为意,近两天加重,继而出现气喘、胸闷、痰黏等兼症。刻下:咳嗽气喘胸闷,恶寒,痰鸣白黏,胃脘胀闷上气,口干,口微苦,便可,舌质红暗大、苔白微黄,脉细弦滑数。


诊断:风寒咳嗽。治则: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温化寒饮,兼清郁热。


药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炙麻黄、半夏、五味子各8g,生白芍、紫菀、神曲各10g,桂枝6g,干姜5g,细辛1.5g,鱼腥草12g,甘草3g。3服,水煎服。


1月11日二诊:咳嗽、气喘已除,胸闷、痰鸣皆消。唯人略显疲惫,手脚冰凉,胃纳不佳。李灿东投以六君子汤以兹调理。按此乃外感风寒,寒饮内停,饮郁化热所致的咳嗽。治宜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温化寒饮,兼清郁热。


李灿东宗小青龙加石膏汤之意,易石膏为鱼腥草。古人云:“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外感风寒,卫阳被抑,不能温煦肌表,故见“恶寒”;寒邪束肺,肺气郁闭,宣发不畅,故见“咳嗽气喘胸闷”;寒饮内停,故见“痰鸣、脉弦滑”;痰饮内停,饮郁化热,故见“痰白黏、舌苔黄白相兼、脉弦滑兼数”;“口干、口苦、舌质红”亦为化热之象;饮停于胃,胃失和降,故见“胃脘胀闷上气”。小青龙加石膏汤出自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症治第七》,为小青龙汤加石膏而成,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具有散寒解表,温化寒饮,兼清郁热的功效。针对外感风寒,内有寒饮,且寒饮郁久,兼见化热之象而设。石膏大辛大寒,乃清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如非体实证实之人,不可轻投。否则中气败绝,祸不旋踵。由于患者年愈耄耋之年,且无“烦躁、大汗出、口大渴、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之象,故李灿东易石膏为鱼腥草。这也是中医治病当中“因人制宜”的体现。方中麻黄、桂枝辛温散寒以解表邪,宣利肺气而止咳嗽。生麻黄乃峻汗之品,容易耗伤阴血,经蜜炙后发汗之力较为平和,且长于止咳平喘。李灿东用炙麻黄而不用生麻黄,也是顾及患者年事已高的缘故;干姜、细辛、半夏温化寒饮;五味子敛肺止咳。五味子、干姜相伍,也是张仲景治疗肺寒、寒饮咳嗽的常用药对;白芍一则与五味子相合,以敛阴护正,二则制约麻、桂辛散太过之性;甘草调和诸药;加紫菀温润下气止咳,以助五味子止咳之力;饮郁化热,再加鱼腥草以清郁热;神曲和降胃气,以除“胃脘胀闷上气”。


如此,风寒祛,寒饮除,郁热清,咳嗽平。患者本身阳气素虚,寒饮内伏,复加外感风寒所致。且患者年事已高,大病之后,正气未复,故见肢冷,神疲、胃纳不佳。故复诊之时,李灿东处六君子汤补气、温阳、化痰以兹善后、调理。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许超强 胡柳 邵岩飞 朱龙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 京ICP备170594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