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进忠:流感治疗4则

2020-02-17

流行性感冒

作者/朱进忠


1.偏执温病,忽视伤寒,以寒作温,延误病期


余友赵××,男,38岁。高烧7日,医作流感论治,先以输液、抗生素投入4日,继又配以中药清热解毒,辛凉解表法以治,然均无效。商治于余。


察体温持续在39℃~39.5℃之间波动,头痛身痛,恶寒发热俱见,且烦躁不安,脉浮紧数。云:仲景《伤寒论》有言:“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此证与大青龙证甚相合拍也,然你之体温高达39℃~39.5℃,恐辛温之品以热助热,甚或热极生风,不宜也,姑暂拟辛凉重剂先治发烧,而后再以辛温解之可也。赵友与其家属均认为议论甚有理。予大剂白虎汤一剂不效,又易清瘟败毒饮一剂仍不效。

友云:此非外感风寒之邪,闭郁于表,邪实于表,热郁于里之证乎?予云:证脉均系大青龙汤证,不妨试用之。

处方:麻黄18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10克,生姜10克,大枣10个(擘),生石膏15克。

药进1剂,全身微微汗出,热退,证解。云:偏执温病多而伤寒少,偏执清热即可降温之论,误也,误也。


2.表里三焦俱病,但予清热,失于疏通,久久不解


李××,男,50岁。

4天前,突然高热不退。医诊流行性感冒。始予青霉素不效,继又予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病毒唑仍不效。因其合并出现二联律、束支传导阻滞、ST段下降,证见心悸气短,咽喉疼痛,而加用激素、中药清热解毒剂2天,然其体温仍不见下降。改邀余前往诊视。

察其体温39.5℃,头晕头痛,咽喉干痛,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脘腹按之微有压痛,舌苔黄白,脉浮弦滑。

综合脉证,思之:脉浮者表证也,表证应予解表;脘腹胀满,按之微痛,脉滑者,里证也,里证当予攻下。又思上见头痛咽喉疼痛,中见脘腹胀满,下见便秘溲赤,乃三焦俱病也。三焦俱病,不去调治三焦,而但予清热冰伏,岂能得解?


清·杨栗山《寒温条辨》云:


“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此方(按:即升降散)主之。”

“如头痛眩晕,胸膈胀闷,心腹疼痛,呕哕吐食者;

如内烧作渴,上吐下泻,身不发热者;

如憎寒壮热,一身骨节酸痛,饮水无度者;

如四肢厥冷,身凉如冰,而气喷如火,烦躁不宁者;

如身热如火,烦渴引饮,头面猝肿,其大如斗者;

如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

如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

如斑疹杂出,有似丹毒风疮者;

如胸高胁起胀痛,呕如血汁者;

如血从口鼻出,或目出,或牙缝出,毛孔出者;

如血从大便出,甚如烂瓜肉屋漏水者;

如小便涩淋,如血滴点作,疼不可忍者;

如小便不通,大便火泻无度,腹痛肠鸣如雷者;

如便清泻白,足重难移者,肉筋惕者;

如舌卷囊缩,或舌出寸许,绞扰不住,音声不出者;

如谵语狂乱不省人事,如醉如痴者;

如头痛如破,腰痛如折,满面红肿,目不能开者;

如热盛神昏,形如醉人哭笑无常,目不能开者;

如手舞足蹈,见神见鬼,似疯癫狂祟者;

如误服发汗之药变为亡阳之证,而发狂叫跳,或昏不识人者;


外证不同,受邪则一,凡未曾服过他药者,无论十日、半月、一月,但服此散,无不辄效也。”

乃予升降散加减为剂予之。处方:蝉衣10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大黄4克,元参10克,薄荷10克。

服药1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发热消失,心悸气短亦明显减轻,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仍偶见束支传导阻滞,而二联律及ST段下降消失。审其脉弦滑,偶见胸满咽干。此乃太阴少阳俱病拟用柴胡枳桔汤加减为剂。前后服药6剂,诸证消失。


3.表寒里热,微兼里实,但予清热解毒,其何能愈?


申××,女,3岁。

两天前,突然发热。医始以输液、抗生素、柴胡注射液等治疗,不但发热不退,反见体温由38℃升至39.5℃,又配用中药清热解毒之剂一付,诸证亦不好转。

审其身热如炭,体温39.7℃,无汗,便干,两日未行,舌苔黄白,脉浮数。

乃云:此表寒闭郁,里实热盛相兼为病也,宜外疏表邪,内泻里热可也。处方:蝉蜕9克,僵蚕9克,苏叶3克,片姜黄9克,大黄3克。

处方刚毕,某医云:既见便干,何不加大黄至9克?答曰:此证脉浮而数,浮脉者,表证也。表证多者应予解表为主,不可以泻下治里为主,以防表邪入里不解耳。服药1剂,果然热退,继服1剂,愈。


4.表里俱病,身热搐搦,急用攻邪,其病得愈


朱××,男,2岁。

三天前,突然发热思睡。其母系西医儿科医生,乃先用抗生素、病毒唑类药治疗。两日后,发热不但不退,反见体温由38.7℃上升至39.5℃,乃急请某医以清热解毒药2剂,昼夜兼进,配合用之,仍不效。


审其腹部微满,大便数日不行,舌苔黄白,脉浮滑数。云:此表里合邪,表里俱实也。宜外疏风邪,内泻里热。

处方:蝉蜕10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大黄3克,苏叶3克,连翘10克。

嘱其每3小时服1次,在其服第2次药不久时,突见身热更剧,体温40.1℃,且见谵语,手足躁扰搐动。其父母大为惊骇,急欲抱其赴病房抢救,正在着急之际,突见患儿大便得下,微汗出,体温亦降至38℃,神志转清,至1小时后,诸证消失。次日,索要饮食,继予一服,愈。


其母云:其病如此之危重,而先生却不急也?答曰:疫邪先传表后传里,表里合邪者,最易战汗而解,此证突然热甚,躁扰,乃欲作战汗之症也,正如吴又可《温疫论》所云:“疫邪先传表,后传里,急得战汗,经气输泄,当即脉静身凉,烦渴顿除。”“三五日阳气渐积,不待饮食劳碌,或有反复者,盖表邪已解,里邪未去,才觉发热,下之即解。”此吾之不急者一也。若急则挪动患儿,必不作战汗也,不战汗则病势反难速解,此所谓不急者二也。其母叹服,曰:余虽曾学中医,然未知其理也,应深究之。



版权声明

  • 本文《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朱进忠。转载自中医书友会。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 京ICP备17059413号-3